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什麽時候吃餃子,以及什麽時候吃餃子的節日對應的知識點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湖北過年的時候吃餃子,湖北人是比較喜歡吃餃子的,無論是湖南還是湖北這兩個省呢,他們當地人在過春節的時候都會買餃子吃。
吃餃子流行於北方地區,一般除夕吃肉餡,大年初一吃素餡。新年餃子要皮薄、餡多,捏得嚴實,不能煮爛,葷餃子要有豬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雞肉的,也有兩種肉拌在一起的鴛鴦餃子,以及百味雜陳的“餃子宴”。
湖北飲食習慣:蔬食多樣
楚地民眾食用蔬菜瓜果,可概括為鮮、泡、醃、幹四字。泡菜曆史悠久,常年常月可做,古往今來在荊楚大地十分普遍。
每到秋天,分類裝菜,也有辣椒蘿卜醃在一起的,裝好菜,放些鹽,壓結實,而後放幾個圓滾滾的石頭菜石頭,上加木蓋,糊泥密封,吃時開缸,滿屋溢香。
取出酸辣菜放在吊鍋上煮,加上季節性的鮮菜如黃瓜、莧菜、扁豆、蘿卜等。
1、除夕吃餃子
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,待到半夜子時吃,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,吃餃子取“更歲交子”之意,“子”為“子時”,交與“餃”諧音,有“喜慶團圓”和“吉祥如意”的意思。
2、正月初五吃餃子
正月初五叫“破五”,也要吃餃子。有一種說法是,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禁忌較多,人們不可“輕舉妄動”,一過初五,就基本上過了年禧,不再禁諱了,所以要吃餃子祝賀。特別的是,在今天津及附近地區(例如滄州市),還有"包餃子,捏住小人嘴"的習俗,說是讓小人來年閉上嘴,少說壞話。
3、入伏吃餃子
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、潮濕、悶熱的日子,一年有“三伏”。百姓說的“苦夏”就在此時。在那個還不富裕的年代,等到入伏,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,家家穀滿倉,人們利用這個機會,打打牙祭,吃頓白麵,餃子又是平時難見的上品,所以老北京就有“頭伏餃子二伏麵”的說法。
4、立秋吃餃子
中國民間素有“貼秋膘”一說,“民以食為天”,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,人們當然忘不了吃。伏天人們胃口差,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。清朝時,中國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(當然大多是稱小孩),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,體重減輕叫“苦夏”。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,往往隻以胖瘦做標準。瘦了當然需要“補”,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“貼秋膘”,吃美食佳肴,當然首選吃肉,“以肉貼膘”。這一天,普通百姓家吃燉肉,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、紅燜肉,以及肉餡餃子、燉雞、燉鴨、紅燒魚等。
5、立冬吃餃子
立冬節氣,有秋收冬藏的含義,中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,勞動了一年的人們,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,順便犒賞一家人辛苦。有句諺語“立冬補冬,補嘴空”就是最好的比喻。
在中國北方,人們愛吃餃子。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很多關於吃餃子的傳說,吃餃子有“六六大順”。能達到沸騰、熱鬧、樂和、喜慶、吉利、順遂。所以受到各地各族人民的歡迎。
大年三十兒十二點後吃餃子有“更歲交子”之意,“子”為“子時”,交與“餃”諧音,有“喜慶團圓”和“吉祥如意”的意思。餃子是一種曆史悠久的民間吃食,深受老百姓的歡迎,民間有“好吃不過餃子”的俗語。每逢新春佳節,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肴。
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《廣雅》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“餛飩”的食品,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。到南北朝時,餛飩“形如偃月,天下通食”。據推測,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,不是撈出來單獨吃,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著吃,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“餛飩”。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,如河南、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,要在湯裏放些香菜、蔥花、蝦皮、韭菜等小料。
大約到了唐代,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,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裏單獨吃。
宋代稱餃子為“角兒”,它是後世“餃子”一詞的詞源。這種寫法,在其後的元、明、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。
元朝稱餃子為“扁食”。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《宛署雜記》記載:“元旦拜年……作匾食”。劉若愚的《酌中誌》載:“初一日正旦節……吃水果點心,即匾食也。”元明朝“匾食”的“匾”,如今已通作“扁”。“扁食”一名,可能出自蒙古語。
清朝時,出現了諸如“餃兒”、“水點心”、“煮餑餑”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。餃子名稱的增多,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。
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。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,待到半夜子時吃,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,吃餃子取“更歲交子”之意,“子”為“子時”,交與“餃”諧音,有“喜慶團圓”和“吉祥如意”的意思。
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,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,結束了混狀態,二是取其與“渾囤”的諧音,意為“糧食滿囤”。另外,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。女媧摶土造成人時,由於天寒地凍,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,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,女媧在人的耳朵上紮一個小眼,用細線把耳朵拴住,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著,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。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,就包起餃子來,用麵捏成人耳朵的形狀,內包有餡(線),用嘴咬吃。
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,究其原因:一是餃子形如元寶。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“招財進寶”之音,二是餃子有餡,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裏,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。
在包餃子時,人們常常將金如意、糖、花生、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。吃到如意、吃到糖的人,來年的日子更甜美,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,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。
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,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。如吃豆腐,象征全家幸福;吃柿餅,象征事事如意;吃三鮮菜。象征三陽開泰。台灣人吃魚團、肉團和發菜,象征團圓發財。
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。即使同是一種水餃,亦有不同的吃法: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。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;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麵條放在一起煮,名日"金線穿元寶"。
餃子這一節目佳肴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,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。
冬至吃餃子一般是中午吃。在北方,人們在冬至當天以吃餃子慶祝。每到農曆冬至這天,不論貧富,家家戶戶都會吃水餃,寓意圓圓滿滿、團團圓圓。
為什麽冬至吃餃子
每年農曆冬至這天,不論貧富,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。諺雲: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戶戶吃水餃。這種習俗,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。
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,他著《傷寒雜病論》,集醫家之大成,被曆代醫者奉為經典。張仲景有名言:進則救世,退則救民;不能為良相,亦當為良醫。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,訪病施藥,大堂行醫。後毅然辭官回鄉,為鄉鄰治病。其返鄉之時,正是冬季。
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麵黃肌瘦,饑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。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,支起大鍋,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。他把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,然後將羊肉、藥物撈出來切碎,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,煮熟後,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,一大碗肉湯。
人們吃了嬌耳,喝了祛寒湯,渾身暖和,兩耳發熱,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,包成食物,也叫餃子或扁食。
冬至吃餃子,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。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,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。
冬至吃餃子,好處多多
1、從烹飪科學的角度看,蒸煮餃子以水(汽)為介質的烹飪方式,溫度隻在100左右,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殺菌,避免了燒烤炸條件下生成苯並芘等強致癌物,保證了食品安全。而且,食物的營養成分在蒸煮過程中也不至於因過氧化或水解而損失。
3、從營養角度看,餃子以水(汽)為傳熱介質經蒸煮而熟,可以使食品中澱粉類多糖充分裂解,利於人體吸收。
4、合於中國人的腸胃於飲食習慣。符合食飲有節、謹和五味、和於術數的養生之道。
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。大年三十兒晚上,零點鍾聲一敲響,就開始吃餃子。吃餃子就是為了取“更歲交子”的意思。這個風俗開始於明朝初年,原來“交子”的諧音便演變為“餃子”。而且,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,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“新年大發財,元寶滾進來”之意。
大年三十的餃子,由於是節日的重要內容,所以,還規定了許多規矩和約定俗成的習俗內容。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需要。
餃子的包法
在包餃子時,人們常常將金如意、糖、花生、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。吃到如意、吃到糖的人,來年的日子更甜美,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,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。有的包餃子時,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,說是誰先吃著了,就能多掙錢。
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,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。如吃豆腐,象征全家幸福;吃柿餅,象征事事如意;吃三鮮菜,象征三陽開泰。台灣人吃魚團、肉團和發菜,象征團圓發財。
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。即使同是一種水餃,亦有不同的吃法: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。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;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麵條放在一起煮,名曰“金線穿元寶”。
過年除夕夜,餃子一般是剛剛過子夜12點吃,新年舊年相交在子時的時候。
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,待到半夜子時吃,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,吃餃子取“更歲交子”之意,“子”為“子時”,交與“餃”諧音,有“喜慶團圓”和“吉祥如意”的意思;餃子諧音“交子”,子是十二地支的第一位,又有新年的意思。
其中餃子餡又不同的象征(如下列舉):
芹菜餡——即勤財之意 韭菜餡——即久財之意
白菜餡——即百財之意 香菇餡——即鼓財之意
酸菜餡——即算財之意 薺菜餡——即吉財之意
野菜餡——即野財之意 魚肉餡——既餘財之意
牛肉餡——即牛財之意 羊肉餡——即洋財之意
大棗餡——即招財之意 三鮮餡——即三羊開泰之意
關於什麽時候吃餃子和什麽時候吃餃子的節日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,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?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,記得收藏關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關於什麽時候吃餃子的詳細內容...
本文地址: http://one.zhutima.com/?id=24
文章来源:天狐定制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2025-07-04 16:44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6:40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6:07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5:16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5:07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4:50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4:49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4:36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4:36天狐定制
2025-07-04 14:27天狐定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